【中医特色】经常胸闷、心慌、心悸怎么办?中医院针灸科支招巧应对
发布日期:2024年06月13日
心悸,也就是俗话说的“心慌”,是不少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。正常人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应该是在60-100次之间,跳动的节奏应该是规律的,就像时钟一样,每次滴答之间的间隔应该是固定且整齐的,如果感觉跳动的节奏不规则,每次跳动的感觉强弱不等,就是心悸。
这些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,可以是生理性的,比如生活压力增大、作息不规律,过量的饮用了浓茶、咖啡,或者是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;病毒感染后,或各种其他系统疾病的康复过程中等,人们也常常会感到“心脏突然间按下了加速键”、心跳如鼓”、“心惊肉跳”。
中医认为,心主血脉,藏神明,若心气不足,心血失养,或心阴亏虚,都可能导致心脏功能紊乱,出现心悸等症状。此外,情志不畅、饮食失节、过度劳累、外感六淫等因素,都可能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,造成心神不宁,进而引起心悸。
在治疗上,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,治疗方法包括中药、针灸、按摩及食疗等。
1. 中药治疗: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症状,选用具有补气养血、安神定志的中药材,如人参、黄芪、酸枣仁、茯神等,通过调和身体的阴阳平衡,达到治疗的效果。
2. 针灸疗法: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,如内关、神门、足三里等,或者耳针刺激心、交感、神门、皮质下等耳穴,调节气血,安定心神,从而缓解心悸的症状。
3. 食疗调养:推荐食用一些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,如红枣、桂圆、莲子、百合等,或者应用医院自制“补气养血宁心方”等包含酸枣仁、合欢花、百合、大枣、乌梅等多种药食同源养心上品的茶饮日常饮用。
4. 情志调摄:中医强调情志内守,保持心态平和对治疗心悸同样重要。建议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,如八段锦、太极、瑜伽、冥想等,帮助缓解精神压力。
中医治疗心悸的方法是全面而个性化的,旨在调和身心,恢复机体的自身平衡。了解并运用中医的智慧,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心悸症状,还能促进整体健康。
科室介绍
鹰潭市中医院针灸科是江西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,科室开展了多种传统的针灸技术,如毫针、芒针、梅花针、三棱针、头针、耳针、腹针、筋针、穴位注射、拔罐、穴位贴敷、灸法(热敏灸、隔姜灸、脐灸、督灸)等多种针灸方法。开展了面瘫、脑瘫、中风病、颈肩腰腿痛、颈性眩晕等专病特色针灸治疗。积极探索中医药特色疗法互补,实施“整合中医药学”的思路,采用“一针二灸三中药”的整合模式,形成一系列诊疗方案,拓宽了辨治疑难病症的诊疗思路,广泛应用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骨伤、五官、皮肤等系统的常见病、多发病和疑难病症。
供稿丨针 灸 科
编辑|陈 昊 斯
审核|许 翔
审批|吴 秀 群